我们应该种什么树----概论我国苗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与市场问题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4-06-13 点击次数:735674
(编者按:植树到来之前,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30分”特邀我院专家参加今年植树节专题拍摄,经院领导同意,院宣传中心组织我院专家盛炜彤先生、张建国研究员等参加了专题的拍摄和采访。同时,林业所王豁然研究员将在苗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撰写成《我们应该种什么树》的文章,由宣传中心提供给相关新闻单位供植树专题参考。现将全文载于网上,供大家探讨。)
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在植树造林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种什么树?”。看起来这是一个普通问题,但是只有知道种什么树,才知道育什么苗。培育树木和森林从苗木生产开始,在十年、几十年和上百年的森林培育和林业生产周期中,许多生产技术、市场经济和林业政策问题都与苗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现在仅就我国苗木生产和市场供求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作简要分析和讨论。
1.中国苗木生产体系已经形成,但生产和运作存在许多问题
1.1 苗木产业体系
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和加快人工林业发展,中国在过去的5年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苗木生产基地, 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苗木产业生产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近30个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繁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省林业厅投资建立的县级中心苗圃;林木良种基地和繁育中心;私营林业企业苗圃和个体经营的各种花木繁殖圃。
1.2 存在问题
我国苗木生产体系已经形成,但在具体生产操作中存在问题较多。很多基地投资过高,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大型温室和组培生产设施没有实现设计生产能力,有些甚至闲置。尽管基地已经建成,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继续投资,基地本身没有操作运转能力,这一问题将日渐突出。正如一位美国教授的评论,“现在人们争相搭承生物技术列车,但没有人问谁在驾驶列车,列车驶向何方”。这些国家投资的大型苗木生产企业,在苗木产品生产中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树种选择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需求结合不紧密,与个体经营者争夺市场。同一地区种苗建设项目缺乏统一规划, 国家、省、市、县、个体农民都在育苗,缺乏同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这样就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使苗木市场局面混乱,不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
问题1: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机制下如何保障这些大型苗圃的企业生命和正常的生产操作,是国家继续投资还是转制经营?
2. 苗木质量
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苗木生产过分注重苗木生产设施的基础建设,对苗木质量忽视或重视不够。影响苗木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种子和其他栽植材料的遗传品质直接决定所培育苗木的质量。不使用经过遗传改良和育种选择的遗传材料就不可能培育壮苗,将来就不可能有生产力高的人工林。但是,良种选育和良种生产基地的建设常常为人们所忽视,迄今为止, 我国许多重要的造林树种都没有种子园和母树林等采种基地,缺乏长期稳定和不断提高遗传增益的林木育种和遗传改良项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都缺乏长远目光,只注重少数速生的“短轮伐期”和“超短轮伐期”树种,对于轮伐期在10年以上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更大的树种往往忽略。农作物可以“秋后算账”,树木不同,苗木的遗传品质在造林以后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2)育苗技术是影响和控制苗木品质的主要人为因素。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许多有价值的乡土树种没有发掘利用,其中主要原因之是育苗技术没有解决。在许多设施先进的苗圃,种子处理、播种、容器与基质、施肥和病虫害的控制都存在技术问题,导致苗木生产的质量问题。
(3)市场经营混乱和商业炒作是导制苗木品质良莠不齐,甚至真假不分的主要原因。苗木的最终使用者是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农民,这些群体缺乏基本的森林科学知识,不要生产和购买那些只有代号没有树种科学名称的苗木,防止利令智昏的商业炒作与伪科学和政治腐败相互纠结,避免苗木使用者和中间生产者蒙受损失或遭受重大经济打击。
(4)苗木生产企业缺乏健全的科学技术支撑和专家咨询机制与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
问题2:如何使用先进完善的育苗设施生产高品质的苗木?
问题3:怎样在市场竞争中使苗木质量具有科学标准,保证苗木生产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和未来人工林的质量?
3. 苗木生产必须满足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
生态环境治理与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多在生态环境严酷地区,树种选择首先应当注重生态功能而不是生产功能,在百忙之中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可能更多地使灌木而非用乔木。
退耕还林是恢复和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包含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参与式林业” (Participatory forestry)发展问题。树种的选择要兼顾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不能从东到西都种杨树,也不能从北到南都种核桃、板栗和大枣。
人工用材林树种选择以特定木材产品和生长量为目标,但是不<
--来源:【中央电视台】